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危机意识”
----采访张世家

  编者按:这是一篇采访实录,字里行间充盈着一位民营企业家对诸多现实问题的焦灼和思考。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步步进逼的严峻挑战,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如何清醒地认识自身,完成脱胎换骨的嬗变?中国农业怎样才能提高竞争力?丰富而宝贵的中药宝库怎样才能为我所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读者看完这篇稿件后应能有所启发。

  张世家,高密人,山东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此人干瘦如柴,却精力过人,搞企业极有胆识。1994年底,他从全国招揽了一批科技人才,办起了这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企业步步兴旺,6年里向国家缴税达6700多万元。去年,企业被首批认证为全国“863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山东十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记者观察这家企业已经6年了。近日,在高密一家旅馆里,记者与张世家作竟夜长谈,本想听他介绍“天达”兴旺的经验,不料他开口说“危机”,通篇说“危机”,让记者很是惊讶。 

  如不采取措施,“天达”离破产只有6个月

  张世家说:比尔盖茨说他的企业(微软公司)离破产随时都只有18个月;我觉得我们“天达”如不采取措施,离破产只有6个月!这不是自己吓唬自己,而是面对变化了的情况,“天达”确实面临这种危险。
  他说搞企业靠三条,也叫“三个生产力”:一是机制,二是科技,三是管理。“天达”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这是我的优势。但第二条,科技这个最重要的生产力,我这里却是弱势。至于第三条,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天达”一直没解决好,是最大的劣势。
  他重点分析了后两条。他说:从表面上看,“天达”不缺人才,公司500名职工,大学生就有300多名,有的还是硕士、博士。但我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经验性人才多,开创性人才少。首批通过认证的全国16家“863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企业里,有“浪潮”,有“大唐电信”,有“中科三环”,有“东大阿派”,也有我“天达制药”,论科技实力,我这个企业是最弱的。他们都有博士后流动站,都有相当规模的科研机构,我跟他们没法比。“天达”从创业起,我就决定不搞家族企业,管理层全用外地人,用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但大事还是我作主,靠我一人拍脑瓜。几年走下来,我觉得力不从心,“天达”在管理上始终上不去,这将是致命的。
  这个现状必须改变,否则企业将面临绝境。我正在做三件事:一件是我要退位,把权力让给懂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行家。我从美国密执安大学商学院请来了工商管理硕士俞建,让他当公司“主管”,掌企业的人、财、物一切大权,抓企业的策划、管理。他是密执安大学的高材生,又有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管理企业的经验。我熟悉这个人,我信任他,我就是想借他的智慧和能力让“天达”在管理上“脱胎换骨”。第二件我要把公司总部和科研机构搬到青岛去,高密这边只做生产基地。青岛是海洋生物科研的“硅谷”呀,搬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我跟莫言(即作家莫言,与张世家是一块长大的朋友--记者注)说:你写小说,必须回到高粱地来,那是你的王国!我搞企业,则必须走出高梁地,走不出高粱地,我就是在这里建个金銮殿,也请不来高精尖人才!第三件是公司上市,我要把企业做大,把“天达”变成全社会的“天达”,以应对即将面临的“入世”。

  面临入世,企业准备好了是机遇,准备不好是灾难

  张世家说:中国“入世”大局已定。都说“入世”会给我们带来机遇,但我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准备好了是机遇,准备不好也许是灾难。“入世”之后,市场变了,不再是两个(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而只能是一个,是统一的世界大市场。“入世”之后,竞争对手变了,竞争的格局也会大变,我们将直接面对国外那些“庞然大物”,那些超大、超强的工厂、公司。在世界性的竞争中,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国外那些大企业、大公司,一着不慎,说衰就衰了,说垮也就垮了,更何况我们这些还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小公司呢!在全球化经济的风浪里,一个企业盛不容易,衰败却往往是“一忽儿”的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足够的准备。
  他说:中国“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农业。都说我们是“农业大国”,其实我们还算不上“农业大国”,而只能叫“农民大国”。我们的农业还不够“强”、不够“大”,在国际上竞争力还很弱,只是我们种地的农民还“足够多”罢了。美国有个参议员叫布朗,他写过一本书叫《谁来养活中国》。他提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而土地却在减少,到那时中国人吃饭都会成问题。
  布朗的预言肯定会落空,你看看最近20年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就会明白。我不担心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倒担心农民的收入问题。这些年农产品多了,而农民的收入却增长缓慢,有的地方甚至不升反降。在中国,农民是多数,他们的收入多寡是件大事,关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的大局。这不能不让人焦心!我投资山大生命科学院建重点细胞融合工程试验室,设生命科学资金奖励攻读生命科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投资支持陈靠山教授搞“抗旱宝”、“增产宝”项目攻关与山大生命科学院一起开发推广“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定剂,目的就是冲着中国的农业、农民来的,我想帮农民一把,让他们在大田里种植的作物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自己吃得好、用得好,产品还能出口挣大钱。我们的植物细胞膜稳定剂系列产品为什么叫“天达2116”?就是冲着布朗那句话:21世纪,16亿人口,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人不靠别人养活,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出路就在科技兴农。目前,“天达--2116”已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植保产品,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已决定在全国推广。

  祖宗留下的“珍宝”,不能让外国人拿了去

  张世家说:危机感不是现在才有的,创办这家公司时我就有了。1993年我去北京,住在亚运村,看见一个德国人、一个意大利人在收买中成药,他们买药也买说明书,特别是同仁堂的丸药、汤药。他们雇人在北京建信息库。这引起了我的警觉,后来一打听,事情更大了:日本人在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按照中国的药方,原汤原味,制成100多种中成药,在日本销售,也销到其它国家。仅仅是一种“速效救心丹”中成药,日本一年的销售额就就超过了中国中药一年的出口总额。西方人也没闲着:德国,意大利在研究孙思邈,美国在研究李时珍。这些国家真够“精”的,他们一边限制中国出口中药,一边向中国大量推销西药,一边又在研究和生产中药,想借中药这个珍宝再发大财。正是受了这个信息的刺激,1994年我才以头拱地办起了“天达制药”。中药的资源在中国,中医中药的真传在中国,祖宗留下的这些“珍宝”不能让外国人拿了去,拿了去的我们也要想法拿回来。我在上海建了中药研究所,在云南、甘肃、河北、黑龙江等地建了中药种植基地,我在广泛收集民间宝贵的单方、偏方和秘方,让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我在积蓄力量,“天达制药”最终还是要搞中药,让中药在世界市场占一席之地,成为中国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
   张世家感慨:做成一件事不容易,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一个企业要兴旺,需要科学家、企业家联手,需要工人、农民支持,也需要各级领导支持。他说起一件事:一个月以前,为了推广“天达--2116”,商讨科技兴农大计,他向全国各级科委发了3000封信,也向全国各地的乡镇长们发了3000封信。到今天(7月3日)为止,各级科委大都回信了,而发给全国各地乡镇长们的却只有1人回信。
说到此处,张世家沉默了,眼睛里透着焦灼和无奈。

  我们的谈话一直进行到深夜。第二天上午,我又到公司去找他,公司的人说,张世家一早去青岛了,去那里筹办公司总部搬家的事。在张世家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他请来的公司“总管”俞建已经上任,就坐在张世家的老板桌前。据了解,公司上市(创业板)的种种准备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本报记者 许学芳)

来源:大众日报 2001-7-23

农业防灾减灾网--山东天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密水街道密水大街西2998号 总机:0536-2345708

招商热线:0536-2343938  邮购直销:0536-2832116 QQ淘宝直销:1728492906 QQ邮购咨询:896157058  淘宝旺旺: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址:www.2116.cn、www.tianda2116.com   手机移动网址:wap.2116.cn  "天达2116服务三农平台"微信公众号:tianda2116wx